同济大学机电厂
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学实训基地
咨询电话:
021 -65988361

平流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
栏目:行业知识 发布时间:2022-01-07 作者: 平流沉砂池 来源: 浏览量: 2053
分享到:
污水处理

  试述沉淀分为哪些类型?这些都有什么特点?以及各种形式的内在联系和区别,各自适用于哪些场合?

    污水处理

  试述沉淀分为哪些类型?这些都有什么特点?以及各种形式的内在联系和区别,各自适用于哪些场合?

  A:自由沉淀:不连续的颗粒,在沉淀过程中沉降不变(沉沙池,初沉池前期)

  混凝沉淀:絮凝性颗粒,沉降过程中沉降速度增大(初沉池后期,二沉池前期,给水混凝沉淀)

  稠密沉降:颗粒浓度大,相互干扰,分层(浊水、二沉池、污泥浓缩池)

  压沉降:颗粒之间互相挤压,下层颗粒之间的水被挤出上部颗粒的重力,使污泥浓缩。

  设定沉沙池的目的与作用?曝气沉沙池和平流沉沙池的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?

  A:沉砂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含沙量、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,以避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结构及设备的正常运转。沉降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重力分离,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有比重要的无机颗粒才能沉降,而有机悬浮颗粒随水流带走。

  平流沉砂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沉砂池,其截流效果好,工作稳定,结构也比较简单。池身上部为加宽明渠,两端设有闸门来控制水流。曝气沉砂池为长流道,沿沟壁一侧的整个长度,距池底60~90Cm处设置有曝气装置,整个池内水流呈螺旋向前运动。

  因为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式转动,污水中悬浮颗粒互相碰撞、摩擦,并受气泡上升冲刷作用,使附着在沙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,沉于池底的砂粒比较纯净。有机质含量仅为5左右的砂粒,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败。
香港六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  处理水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试析球形颗粒静水沉降(或上浮)的基本规律,什么是影响沉降和上浮的因素?

  答:

  ps大于pL时,粒子下沉;相等时,粒子悬浮,这样的粒子无法通过沉淀法除去;小于时,颗粒上浮,可用浮顶法除去。

  us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,所以,增大粒径有助于提高沉淀率(或上浮速度),改善去除效果。us的沉降速度与水温成反比,随水温升高而降低,下沉速度受水温影响,水温升高,沉降速度增加。 

  压力溶解气浮工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与溶气方法有关的基本流程有哪些?这些都有什么特点?

  回答:浮上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-液相分离方法,它主要用于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中的微粒的分离。

  “浮上法”是将水和废水中的空气以微泡形式通入水中,使微泡与水中悬浮的微粒粘附,形成水-一气一粒三相混合体系,颗粒粘附于水中,密度小于水的混合物,颗粒粘结成气泡后,从水中分离出来。

  电解法制得气泡比其它方法更小,因此尤其适用于易碎絮状悬浮物。以工业废水为主,处理水量10~20m3/h左右。因其耗电大,操作管理复杂,电极结垢等问题,较难适应大规模生产。

  分散法一一该方法是在高速旋转的混合器或叶轮附近引入空气,通过高速旋转的混合器的高速剪切,使空气被切成小气泡。分散气浮上法适用于矿物浮选,也可用于污水处理,如油污、羊毛等污水以及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。

       溶气一一溶气法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解于水中,达到过饱和状态,然后突然将废水降至常压,此时溶解于水中的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,进行浮选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