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济大学机电厂
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学实训基地
咨询电话:
021 -65988361

电解水实验的一些细节

栏目:行业知识 发布时间:2021-10-27 浏览量: 1810
分享到:

    1.电解实验装置在水中加入碱或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而没有其他影响。但是,我加了酸,没有通电就产生了气泡。

    垃圾装置不使用石墨电极或铂金电极,可能是铁电极。酸和铁反应产生氢。试验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不是2:1。

    在课堂演示中,加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

    在题目中,加酸加碱增加导电性是正确的。惰性电极默认用于题目。

    2.为什么产生的气体体积不是严格的2:1?

    一般解释是装置漏气,氧气部分溶于水,

    我查了一下数据:

    在20℃和标准大气压下,1L水溶解的氧气体积为0.031L,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.018L。

    假设实验条件与前面相同,100毫升水可溶解3.1毫升氧气和1.8毫升氢气。相差1.3ml。

    在实验中,使用的电解液体积应小于100毫升。

香港六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    以我单位使用的仪器为例,全部装满,应该不到50毫升。

    但溶液是否饱和,只有玻璃管中的水才能与这些气体充分接触。

    感觉影响不应该特别大。

   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电极,如果像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铁电极。有些电子可能是由铁原子提供的,不需要氢氧根。相应的氧气产生较少。

    3.如果实验时间足够长,为什么电解液中有棕色沉淀?

    也是因为铁原子提供电子,变成三价铁离子,然后与氢氧根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。

    4.检查为什么气体捏住橡胶管,液位下降,气体没有出来。

    如果是这个装置,那就是这样。握住橡胶管时,底部液位和液柱液位均承受大气压,液位持平。即液柱下降。

    解决方案是在连接电源之前堵塞底盒通风孔。

    或者,将气囊放在通风孔上,捏住橡胶管,挤压气囊。

    或者用别人的装置。